本网军士学院讯 4月24日,军士学院组织教师团队赴青岛南泉训练基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。由学生党支部成员、学生管理人员及航海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组,通过参观海军科目演示、观摩基层连队规范化建设、与一线官兵座谈交流等形式,深入了解部队实战化训练成果及基层建设经验。
上午8时40分,调研团队抵达基地并全程参与海军开放日活动。老师们首先观摩了海军特色科目演示,包括旗语通信、仪仗队分列式、搏击格斗术、刺杀操、队列会操等军事技能展示,随后参与了枪械分解结合演示及实弹射击体验,演示期间,部队官兵还进行了海军服饰文化讲解,通过一系列沉浸式体验,部队官兵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海军良好的精神风貌。
随后,调研组走进基层营队,深入了解部队日常管理情况。部队教导员详细介绍营队“一营一品”建设成果,展示营徽、营训、营歌及特色吉祥物文化。在荣誉室,调研人员通过历史沿革展板、奖章实物及官兵事迹影像,系统了解部队光辉战史与典型培育经验;在战士宿舍,标准化内务设置与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学院提供了直观参考。上午10时30分,军地座谈会召开,双方围绕教学、管理、训练三大主题展开深度交流。航海专业骨干教师与基层主官、班长就专业课设置与实战需求对接进行研讨,收集关于装备操作等课程的改进建议;学生管理人员对标新修订的《共同条令》,探讨部队日常管理、纪律养成等经验,为学院军士生管理规范修订提供依据;教官团队与部队训练骨干研究最新《训练考核大纲》,对比学院训练短板,针对性优化体能、技能组训方案。
下午1时,军士学院学生党支部成员与学院毕业入伍新兵代表展开专题座谈。新兵代表结合自身经历,集中反馈了从校园环境向部队高强度训练模式、严格作息管理转变过程中面临的适应挑战,重点围绕体能储备、角色认知、心理调适等维度展开交流。军地双方聚焦“院校育人模式与部队管理要求的衔接路径”这一核心议题,深入研讨了新时代青年官兵在思想引导、压力纾解、行为塑造等方面的现实需求,系统梳理了部队在思想教育、日常管理、心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经验。此次对话为学院优化军士生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,特别是针对“如何强化学生入伍适应能力”“怎样构建院校与部队贯通的心理辅导链条”等课题积累了实证案例,为下一步完善军士生全周期培养机制奠定了实践基础。
军士学院此次调研活动通过“观、学、研、谈”多维联动,系统梳理出多项教学改进建议、若干管理优化方向及多类训练标准对接清单,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,持续推进“部队需求侧”与“院校供给侧”精准对接,为部队输送更多政治过硬、技能精湛、作风优良的军士人才。